我们的老书记
——记湖南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陈信


学校领导走访慰问陈信老书记
他出生在灾难深重的旧中国,15岁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,17岁加入中国共产党,22岁担任大学团委书记;他打过淮海战役,修过津浦铁路,履历表里没有过立功获奖记录;他始终保持军人气质,秉承入党初心,彰显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。他就是湖南师范大学师生们最敬重的老书记陈信。
少年立志报家国
1938年的春天,山东滕县的上空弥漫着滚滚硝烟,日寇战斗机的轰炸声不绝于耳。不满7岁的陈信卧藏在山林中,目睹一阵枪弹狂扫之后,父亲和舅舅惨遭杀害的场面,年少的他紧握双拳、紧咬牙槽,难以压抑胸中的怒火,幼小心灵深深埋下为家乡父辈复仇的种子。
1946年9月,家乡人民迎来了大批解放军进城。当解放军干部站上舞台动员民众参军时,正在上初中的陈信第一个冲出人群,大声说道:“我报名!”望着这位稚嫩少年异于同辈的坚定眼神,部队首长应允了。陈信成为部队的小秀才,他先后当过文工团员、部队文书、武工队队员等。士兵课堂教读书识字,淮海战场上不畏生死,修建铁路日夜奔忙,他以出色表现赢得战友们敬佩和领导信任。1948年1月,陈信成为同批入伍战士中第一位加入党组织的幸运者,不足17岁的他面对鲜红党旗庄严宣誓,从今后将个人的一切与革命事业紧紧连系在一起。
如今这位党龄73年的老书记提及当年入党故事和部队生活,对帮助过自己进步的领导和战友仍然充满感激之情。当我们细问他的功劳事迹时,却以一句“年轻人勇敢,凡事冲在前”便轻轻带过。我们默默品味着陈爷爷历尽峥嵘岁月的淡泊,感受着从这种淡泊中散发出的巨大力量。
栽种梧桐引凤凰
1953年,国家加快高校建设步伐,陈信服从党组织安排进入大学工作。他先后在多所高校担任校团委书记、宣传部长、纪委书记、党委书记等职务,1990年10月出任湖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。
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的湖南师范大学,是一所名不见经传的省属师范院校。面对学校地处内陆省份、高层次人才匮乏、办学经费不足等困境,陈信毫不迟疑地迎难而上,在学校党代会上坚定提出,瞄准国家“211工程”建设,全面实施“人才”兴校方略,推进教学科研育人工作迈上新台阶。这位习惯冲锋在前的老战士,决心带领党政一班人在岳麓山下这片钟灵毓秀的土地上栽下梧桐树,引得凤凰来。
事业留人,情感留人,来去自由的开放政策留人,学校党委超前的引进人才理念,在全国率先吸引了大批海内外博士来校工作;引才,育才,用才,惜才,护才,环环相扣的人才系统工程,增强了教师的自我认同感和价值成就感,带来了政通人和,学术繁荣的校园景象。1992年,听闻著名数学家杨向群教授将离开湖南去外省高校工作,陈信第一时间联系上杨教授,诚邀他来学校工作,同时向省委汇报情况,请省长出面挽留。杨教授被陈信的执着深深打动,放弃了外省高校的丰厚待遇,选择了湖南师大。
回忆学校发展历程,年事已高的老书记如数家珍:1993年《光明日报》一版头条发表通讯“何以引得凤凰来——湖南师范大学吸引人才纪实”;1995年建立中国语言文学和历史学2个“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”;1996年学校跻身国家首批“211”重点建设大学行列。更让他自豪的是,如今学校不仅成为国家“双一流”建设高校,而且还是全国师范类学校中院士培养的“第一摇篮”。
严以律己廉如镜
严以律己,谦虚好学是陈信的品德特征。长期在高校领导岗位上工作,对于只有初中文化的陈信无疑是巨大挑战,他前行的动力源于对党的绝对忠诚,对事业的高度责任心。他不仅率先垂范做党委工作的带头人,而且以身作则当学习的表率。他的老部下们清楚记得,他每天上班最早,下班最晚,一有时间便在办公室带着老花镜看书写笔记。记忆最深刻的是听他作报告,威严的军人姿态,洪亮的声音,充满哲理如行云流水般的表达,感染、震撼着每位听众,点亮众多师生的“心灯”,激励起奋发向上的力量。
陈信深受师生们爱戴,还因为他事事以学校发展为重,从不考虑个人利益。他担任书记期间,在校领导中立了个不成文的规定:凡师生来反应问题,办公室一律不准挡驾;凡教师的署名来信,都要亲笔回信。学校每一项重大方案出台前,都要征求博导、教授们的意见。在他心目中教师和学生最重要,唯独没有顾及自己。他从来不向组织提任何个人要求,哪怕是生病住医院,也是让家人陪同搭乘公交车或出租车。
如今九十高龄的陈信生活在无声世界里,双耳完全失聪,与人交流需要借助手书板。但他一如既往地关注国内外大事,关心学校的建设和发展,关心下一代的健康成长。他将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》中那段名句,工整地抄录在本子上“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: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,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,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。”
我们的校园如此美丽动人,不仅因为有斑斓多彩的共青园,青春浪漫的木兰路,更因为这片土地上记录着老书记一代人艰苦奋斗的印迹,承载着老一辈的崇高理想和炽热情怀。我们在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时,应当牢记前辈奋斗历程,传承前辈优良品质,努力学好知识练好本领,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奉献一份光和热!
--2022年“读懂中国”主题教育活动优秀征文选登--